声名狼藉 - 成语故事
成语: 声名狼藉
拼音: shēng míng láng jí
解释: 声名:名誉;狼藉:杂乱不堪。名声败坏到了极点。
成语故事:
蒙恬是秦朝著名的将领,秦王朝建立以后,秦始皇就派他带领三十万人马去搞击北方匈奴的侵扰,收复了黄河南北的大片大地。
接着,蒙恬又按照秦始皇的命令,把过去秦、赵、燕三国原来的长城连接起来,花了多年时间,西从临洮(今甘肃岷县)起,翻山越岭一直到东边的辽东,建成了一道万里长城。
蒙恬的兄弟蒙毅也为秦始皇平定天下,立下卓著战功。
秦始皇死后,赵高(邯郸人)、李斯玩弄阴谋让秦始皇的次予胡亥继位。
赵高完全掌握了朝中大权。
在秦始皇在世之时,赵高曾有过受贿舞弊,胡作非为的事,被秦始皇知道了,就让蒙毅去审理这个案子,蒙毅查清了事实,把赵高判了死刑。
后来,赵高向秦始皇苦苦哀求,才免了他的罪。
秦二世一上台,赵高就假借胡亥之手,派人通知蒙毅命令他自杀。
蒙毅在申辩中,列举了秦昭襄王杀名将白起、楚平王杀贤臣伍奢、吴王夫差杀良将伍员等几件事,说明这些君王犯良臣的大错,结果是“恶声狼藉,布于诸国”,遭到人们普遍的遣责,并希望秦二世能从中引为鉴戒。
但一贯看赵高脸色行事的胡亥不听,终于杀了蒙毅。
这时,蒙恬正带着30万人马守卫北部边疆,胡亥怕他不服,又连夜派人赐死蒙恬。根据这个故事,后来人们就引出“声名狼藉”这个成语,比喻干尽坏事,臭名昭著,或形容某个人的名誉坏到了极点。
热门成语
- 狡兔三窟 : 窟:洞穴。狡猾的兔子准备好几个藏身的窝。比喻隐蔽的地方或方法多。
- 唇亡齿寒 : 嘴唇没有了,牙齿就会感到寒冷。比喻利害密要相关。
- 负荆请罪 : 负:背着;荆:荆条。背着荆条向对方请罪。表示向人认错赔罪。
- 三顾茅庐 : 顾:拜访;茅庐:草屋。原为汉末刘备访聘诸葛亮的故事。比喻真心诚意,一再邀请。
- 投鼠忌器 : 投:用东西去掷;忌:怕,有所顾虑。想用东西打老鼠,又怕打坏了近旁的器物。比喻做事有顾忌,不敢放手干。
- 困兽犹斗 : 被围困的野兽还要作最后挣扎。比喻在绝境中还要挣扎抵抗。
- 作法自毙 : 自己立法反而使自己受害。泛指自做自受。
- 马革裹尸 : 马革:马皮。用马皮把尸体裹起来。指英勇牺牲在战场。
- 鹬蚌相争 : “鹬蚌相争,渔翁得利”的省语。比喻双方相持不下,而使第三者从中得利。
- 害群之马 : 危害马群的劣马。比喻危害社会或集体的人。